“四自”的培养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11-25浏览次数:201

    “四自”的培养应当贯穿女性终生,使女性经由教育的途径具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经济上独立,不仰仗他人;在精神上不随意附和他人的意见和行动,有自我辨别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家庭教育应重视“四自”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概念、原则、内容

    1.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公民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由家长(主要指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年成员)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社会关于培养人的准则和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的生活实践,对女童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女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其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打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的原则、内容及结果不仅关系到女童的健全发育和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2.家庭教育的原则应服从时代的社会的需要,指导家庭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为使女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合格的人才,应遵循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性原则、父母口径一致与宽严并济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家庭与学校密切合作原则。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性原则

    家长在向女童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她们的智力的开发和充分发展。知识是指人们对长期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而智力则指人的聪明才智。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知识的增长,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因此,在对女童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不得忽视其一而偏重其二。执行两者统一性原则,有助于女童真正领会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传授讲解知识时,注重调动女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她们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女童的分析问题、综合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女童的自信心,以便为其将来能够独立生活、独立工作、自立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父母口径一致与宽严并济原则

    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模式一般是慈母严父的角色分工。父母所用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往往不一致,常表现为父亲批评、责罚,母亲安慰、袒护。结果是父亲失之过严,母亲失之过宽,宽严不同,女童无所适从。为避免造成“过严则易失去女童的爱心,过宽则易失去女童的敬意”的后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口径一致,宽严并济,把握好对女童爱的分寸,防止在教育上出现偏差,在女童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博得她们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保证女童心理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3)巩固性原则

    “学而时习之”。目的是巩固知识,使所学的知识、技能在需要时能及时、准确地再现和运用,以便顺利地学习新知识。不及时进行巩固,就会把所学知识遗忘,影响知识的再现和实。在家庭教育中遵守这一原则,要求家长将知识、技能生动地给女童进行讲解,便于她们理解掌握;经常不失时机地督促女童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便于加深理解,增强记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寓教于乐,培养女童的记忆力,增强记忆信心,提高记忆效果;培养女童的自学能力,鼓励她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正确的自我意识,明确学知识用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4)家庭与学校密切合作原则

    有些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之间对下一代的教育出现偏差,如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而家庭却进行为个人奋斗教育;学校教育学生助人为乐,而有些家庭教育女童惟我独尊等等。家庭与学校教育相脱节,会造成受教育者的思想混乱,容易养成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习惯。在女童成长过程中,学校要帮助家庭;家庭要配合学校,彼此互相支持与合作,使女童养成优良思想品质,激发好学上进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念,学会自助助人,自立立人。

    3.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语言教育、生活常识与技能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等,帮助女童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成长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1)语言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女童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的语言环境中,父母首先教女童如何学会说话,其他教育内容也往往是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教育的。有些家庭的父母不注重语言文明,口头语随意性较强或口出脏话或言不由衷或言而无信,给女童造成谬误,甚至会影响女童终生。因此,使用文明的正确的语言对女童进行教育是每个为父为母的重要责任。首先要求父母尊重女童,无论女童的年龄大小,都要把她们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避免由于言行不当而伤害了女童的自尊心。其次在与女童的语言交流过程中要耐心、认真地倾听女童的心声,从而维护女童的自尊心,增强她们的自尊、自信意识,使她们勇于并乐于用语言表达自我,为学做事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2)女童在家长有意识的培养教育下,逐渐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不仅获得了做一些事的一定资格,而且增强能够应付一些情况和做一些事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不可能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时,有信心有能力解决问题。因此,要自立,首先要学会认知,掌握知识,其次是应用知识,发挥创造力,在做事过程中体现独立自主精神。

    (3)家庭教育不能忽视对女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帮助女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激励女童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遇到挫折、逆境,勇敢拼搏进取,乐观向上,具备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民族的奉献精神。

    ()培养女童“四自”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培养女童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由于孩童生活经历浅,不具备复杂的判断能为,他们的学习始于模仿,作为孩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自然成为他们最早、最直接、最经常、最便利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谈举止,爱好、志趣、习惯、做事做人的方法都对女童产生着深刻、持久的影响。因此,父母是女童的表率和榜样。父母在实施教育时,要讲求方式方法,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往往有意无意地对男女儿童进行区别教育。比如,对女童的教育常常是注重社会科学和生活知识的传授,女童往往模仿母亲的言行,习得母亲操持家务的技能,这就大大限制了女童的智力发展。为使女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父母要有意识地综合以下几种教育方法,诱发女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带动并鼓励女童参加实践活动,切忌用嘲讽、贬低、责骂的手段,伤害女童的自尊心,要充分肯定她们的进步和成绩,树立自信心,戒除自弱自怜的依赖心理,注重培养和锻炼女童的独立能力,避免用“乖巧”、“听话”等语言赞美女童的顺从行为,要及时表扬她们的勇敢行为,为她们将来能自立于社会,自强不息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家庭启发教育法

即家长在说明事物阐明事理时,诱导、启发女童,激起她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对所学的内容引起联想的方法。这是家庭教育收效最佳的方法,有利于女童的智力开发,促进她们对事物加快、加深理解。

    2.讲故事、说笑话法

根据少年儿童的一般心理特点,他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和笑话,家长在向女童传授知识时无需板着面孔进行说教,而应该利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讲故事。风趣幽默说笑话的形式感染孩子,对发展她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听力、语言表达力、注意力等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家庭参观教育法

家长利用假期带女童参观、游览,使她们得以经常性地亲自接触自然界及社会中的事物、现象,开阔视野,培养并提高她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增长知识,并有意识地启发她们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便提高她们的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

    4.家庭批评教育法

    对于女童的不良表现和错误言行,家长不应进行包容、袒护,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删丁缺点和错误所在,分析原因,说明危害和后果,并帮助他们找出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办法。但在利用批评教育方法时,有些家长态度急躁、粗暴,“恨铁不成钢”,甚至对女童进行恐吓打骂,严重伤害女童的自尊心,容易造成她们的逆反心理,危害她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现象应当戒除。

    5.家庭表扬教育法 

    这是与家庭批评教育法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方法。父母对于女童的优良表现,好的行为品德,及时给以肯定和赞扬,调动她们积极向上进取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她们在好的基础土加以巩固,继续前进。通过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女童的自信心,相信自身的力量和优势,在热情的鼓舞下更加充分发挥。

    二、学校教育应增加“四自”的内容

    (一) 小学、中学对“四自”的培养

    小学、初中教育是面向全体学龄儿童和少年(包括小学和初中学生),使其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发展的一定年限的一般教育或普通教育。

    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基于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对于社会性别、男女角色都产生了清楚的概念。许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此时的男女学生都力求遵从约定俗成的社会性别角色,他们的活动明显趋向于参加同性伙伴间的交往。到了小学后期和初中阶段(即到了1016),绝大多数女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即月经来潮),她们的身体逐渐走向成熟,而智力水平和情感世界不一定会与其成熟的形体同步发展,当女生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早期时,她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容易下降。针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女生,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女生的生理发育特点,注重发展女生的智力,多给女生一些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鼓励她们参与丰富多彩的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等方面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引导她们端正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识,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

    高中阶段女生的生理发育基本上是处于青春期后期(一般年龄在1519),情绪处于多变与矛盾之中,心理负担加大,一方面在学业上要进取,为升学或择业做准备;另一方面开始被社会上缤纷的生活时尚所吸引,容易放任自流,认同“女不如男”的传统观念。

    根据这一年龄女生的自身特点,学校教育还要着眼于培养女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她们的自尊、自信、自控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之成为积极进取、自尊自强、活泼可爱、温柔、刚毅、豁达、健美的女性青年。

    ()高等学校应加强“四自”的教育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女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锻炼。女生应多注意自身智力的发展,即推理能力、批评性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谙熟程度等方面的发展,巩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面对现实社会的多重选择如恋爱、婚姻、家庭、就业、继续学习深造等,不盲从,不妄自菲薄,不自轻自贱、自卑自弱,谦虚请教他人,在学业或情感发展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坚定自我信念,勇敢自拔,自强不息,正确评估自我价值,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责。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也要承担起培养女生“四自”的责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女性公民。

    ()女子院校教育应突出四自“特色”

    女子院校是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专门为女性受教育的机构,为女性成才提供了良好而坚实的平台。为使女校的学生了解自身,扬长避短,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发挥自身潜力,学有所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中就应确立“四自”精神,突出“四自”特色,多种形式地开展“四自”教学活动,并在课程中贯穿对学生平“四自”的培养,使学生确信“自尊才有品格,自信才有希望;自立才有地位,自强才有机会,将学生教育成为有抱负、有理想、有人生信念,坚信自身力量、潜能和优势,有独立自主意识,有自立于社会和人群的能力,有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精神的“四自”典范。

    1. 女性特色课程

    在特色课程的教学中遵循性别公平化的原则,在教书中育人,在教书中培养人。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妇女学导论”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妇女的发展史,提高理论水平,学会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女性心理学”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豁达的心态,帮助确立独立、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方法,乐观地面对人生,勇敢地接受挑战的心理素质;“女性人才学”等课程揭示女性成才的规律与特点,为学生树立成功女性的新形象,使学生立志有方向、奋斗有目标、发展有楷模、成才有榜样。学生通过在女子院校的培训和学习,基本树立了女性“四自”精神。她们尊重自身的人格与自己的国格,珍视自身的尊严和价值;有抱负、有理想、有人生信念,坚信女性的力量、潜能和优势;掌握科学知识,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具有自立于社会和人群的能力;具有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愿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2.课外活动与体育活动

    积极鼓励女生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对其身心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华女子学院除了开设体育课,还组织学生每天出早操,定期组织运动会,既锻炼了学生的体格,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并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仅如此,课外活动也能锻炼领导才能、发展公民意识,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使之去广泛探索新天地的神奇,去深入研究某一特殊领域的奥秘。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与自己的成人榜样接触的机会,如一些女子院校通过不定期地邀请在各行各业卓有成就的女性开设讲座课或与学生联欢等方式进行交流,使学生从中得到榜样们的指导和帮助。

    3.“四自”对女性发展的影响

    受过教育、具备“四自”精神的女性,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态度、方法和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更善于理性思考,更注重精神的投入,她们在学习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在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和激烈的竞争中不让须眉,表现出更强的实力,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四川省资阳行署副专员文家碧就是一位自强不息的女性。她于1986年毕业于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今为中华女子学院),在学习过程中,对妇女理论、妇女权益及性别平等概念有了理性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得以全新的理念,雷厉风行的作风,务实的态度,勤奋的工作,在所分管的教育、卫生、计生、旅游等各项事业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她总结的经验是:树立“四自”精神,自强不息是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女性,要想不虚度一生,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必须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秀美从一名黄海渔家女儿成长为优秀的妇女工作者和“三八”红旗手。1989|业于中华女子学院。学院的学习和生活丰富了她的人生,教会了她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使她进一步增强社会性别意识和“四自”精神。她不仅自觉地提高自我素质还办起了各类培训班,培训妇女骨干达35万名。她还带动农村妇女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使全区80%以上的妇女基本摘掉了贫困帽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宋秀美用自己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自信;自立、自强之路,成为“四自”的典范。

    三、公民教育应包括女性“四自”

    每个人毕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必须具有参与和与他人共同和谐生活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来源于他不断接受着社会的公共教育,包括社区的各方面公众的教育。这是一 种不受正规教育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教育。

    公民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价值观,也包括获取知识和学如何参与公共生活。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公约、守则多种途径教育每个公民都要承担起社区内应有的责任,这种教育在每个公民一生中持续不断地进行。

    公民教育的形式多样,在可视可读等媒介宣传中还存着一些贬低女性、控制女性的内容,如广告宣传,女性形象往与生活用品、化妆品、科技含量低的商品等等相联系。文学作品中往往描写再现的是传统女性形象或既定女性模式,如心胸狭隘、妒忌心强、思想落后、喜欢哭闹等等,结果是使女性公民模仿既定的榜样,变得依附、懦弱,,容易被控制。公共教育应鼓励女性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排除控制女性的内容,鼓励女性发挥独立思考和敏锐判断的能力,树立榜样,褒扬克困难的特殊能力,使女性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不受挫折,养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坚强性格。

    ()女性扫盲教育

扫盲教育一直和成人女性分不开。学习读书写字是女获取知识、增长才能和技巧的基础。在妇女文盲普遍存在的地区,社区管理部门要为成年女性拟定学习计划,进行识字训练,将学会读、写作为女性求得个人解放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培养女性的职业技能,发展她们的智力和彼此交流的能力,帮助文盲女性成为具有自学能力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扫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使女性文盲能够识字,而重要的是帮助她更好地同她的社会环境协调一致,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提高她个人的尊严,接近她认为有益的知识源泉,把握展现她个人智慧的机会,掌握她个人走向美好生活实际需要的知识和技术。

    (二) 女性的职业教育 

    由于经济改革带来对传统工业的冲击,造成许多女性离开原有的国企岗位,自谋职业。社区教育开展了多种适合女性再就业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课程集中在家政学、医疗、办公室职业方面的内容。职业培训使许多女性得到技能训练,重新找到了工作,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目前的职业培训往往把女性引向了性别模式化的职业课程,前景往往是薪水低下、没有创建和发展的工作。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将女性转向非传统职业,不能改变女性职业分工的现状,只能解决女工下岗的燃眉之急,无法缩短男女职业分布和工资水平的差距。为使女性在中、长期适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中,应加入概念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和其他心智技能的学术训练内容,使女性在掌握谋生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发掘潜能,不仅在经济上自立,而且在思想上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女性自我教育

    女性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成为自身文明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社区可为自我教育提供各种方法、工具和诱因,比如提供服务设施和机构,如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库、咨询服务站等,唤起女性学习动机,使她们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进步。

    一个人的教育过程是连续性的,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终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训练自己,因为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求每个公民尽可能地发挥他的潜力。女性在其一生中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与他人交流,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将“四自”精神贯穿女性的整个人生。

    在全国妇联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中,对妇女的“四自”教育得以广泛实施。从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人物和女性群体,使“四自”精神得以充分展示。随着这两项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创新性地开展。妇女“四自”教育将取得更大的成果,“四自”精神将得到更好的弘扬。